融老多元币的兵的一个金稳定未来思考
最近我发现,大家在讨论稳定币时总喜欢盯着某一个点不放。说实话,这种"盲人摸象"式的讨论方式让我很担忧。就像我常对学生说的,金融创新从来都不是单线程的故事,稳定币这个新物种更是需要我们360度全方位审视。 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时,我曾亲眼目睹各国央行如何通过量化宽松应对危机。现在想来,当时最大的教训就是货币发行必须守住底线。稳定币如果缺乏有效监管,很可能成为下一个"影子银行",成为超发货币的温床。去年在法兰克福跟欧洲央行朋友聊天时,我们都认同这个观点:任何货币形式都不能逃避央行的监管视线。 我发现很多年轻人特别喜欢吹捧区块链支付的效率优势,这让我想起当年支付宝刚出现时的场景。但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——现在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能做到秒级到账,而某些稳定币的交易确认还要等上几分钟。更关键的是合规问题,去年有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:某稳定币平台因为KYC漏洞,被恐怖分子用来洗钱,最后整个项目都被叫停。 就像我常跟商业银行行长们说的,拿到发行牌照只是马拉松的起点。记得2010年我们发行新版人民币时,最担心的不是印不出来,而是市场接不接受。稳定币也是一样,我看到太多项目方拿到牌照后就沾沾自喜,却不知道真正的挑战在后面——要让商户愿意收,百姓愿意用。去年在香港考察时,我就发现有些稳定币只能在虚拟货币交易所里"自嗨",根本进不了实体经济。 作为经历过多次金融变革的老兵,我深切体会到:金融创新最忌讳的就是非黑即白的思维。稳定币既不是洪水猛兽,也不是万能灵药。它就像一把双刃剑,用好了能促进支付创新,用不好就可能引发金融风险。这需要我们保持开放但审慎的态度,用系统的思维来看待这个新生事物。 (本文整理自作者近期在多个国际金融论坛的发言,融入了个人从业几十年的观察与思考。)央行视角:不能重蹈QE覆辙
支付革命:效率与合规的双人舞
市场流通:牌照不等于通行证
写在最后
-
上一篇
-
下一篇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波场TRON迎来里程碑时刻:质押总额突破180亿美元大关
- 加密货币市场周报:美联储按兵不动,Tether豪掷千金买显卡
- Filecoin存储与计算双轮驱动:FVM落地半年的真实成绩单
- 花旗银行重磅出击:打造全天候数字资产平台,机构客户迎来新机遇
- 11月16日市场观察:通胀降温与加密热潮下的投资机遇
- 美国政坛再掀风暴:政府关门危机引发金融市场连锁反应
- 美联储按兵不动的背后:一场艰难的平衡游戏
- Solana的涅槃重生:一个公链的逆袭之路
- 9月9日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稳健布局胜过盲目追涨
- 当美元疯狂起舞:加密货币的寒冬何时结束?
- 以太坊行情深度解读:9月21日交易机会与风险指南
- 美国政坛再掀风暴:政府关门危机引发金融市场连锁反应
- 揭秘朝鲜黑客的致富密码:从LinkedIn钓鱼到34亿美元加密货币大劫案
- 区块链游戏迎来重磅玩家:LUKSO携手虚幻引擎开启新纪元
- 币圈惊魂夜:我是如何精准预判BTC/ETH大跌的?
- 9月20日市场解读:抓住机遇的关键时刻
- 比特币这波圈粉操作,价格不动却暗藏玄机
- Balancer遭黑客攻击敲警钟:安全团队缩减与前端安全的深层思考
- Solana凭什么赢得Visa和MakerDao的青睐?解密区块链黑马的逆袭之路
- 比特币的下一轮狂欢:为何我们还要耐心等待两年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