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冬比特币矿业寒缘挣在生扎死边
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加密货币市场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感叹:矿企们正在经历一场残酷的生存考验。Marathon Digital Holdings(MARA)就是个典型的例子,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比特币矿业巨头,如今却在熊市中苦苦挣扎。 记得去年在一次行业聚会上,有位老矿工跟我说:"挖矿股就像加了杠杆的比特币期货。"现在看来,这个比喻真是太贴切了。数据显示,MARA对BTC价格的敏感度高达300%,这意味着比特币涨30%,MARA可能翻倍;比特币跌12%,MARA可能腰斩。 我亲眼见证了过去三个月MARA的过山车行情:6月15日到7月13日暴涨100%,然后在随后的回调中暴跌55%。这种波动幅度简直让心脏病患者望而却步。 Marathon选择了一条"简单粗暴"的路子:借钱买矿机→挖矿→囤币。这种模式在牛市时确实能赚得盆满钵满,但遇到熊市就惨了。2022年他们挖了4144枚比特币,总收入1.17亿美元,但净亏损却高达6.87亿美元!这让我想起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银行。 有趣的是,这家公司的前身居然是做铀矿勘探的,后来又转型做房地产,2017年才涉足比特币挖矿。这种频繁转型的经历,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其商业模式的不稳定性。 仔细分析Marathon的现金流报表,简直让人心惊肉跳。他们的现金几乎全靠融资输血,2022年四季度营运现金流是-9200万美元,全靠增发股票度日。就像一个靠输血维持生命的病人,一旦资本市场对矿业股失去兴趣,后果不堪设想。 更可怕的是,他们在2023年第二季度卖出了63%的比特币产量(1843枚)来支付运营费用。这就相当于农民把大部分收成都卖了换钱买种子,明年吃什么? Marathon的债务问题让我想到了当年的雷曼兄弟。他们的债务权益比高达2.03(2022年),虽然最近通过债转股降到了1.23,但这仍然是同行Riot(0.017)的70多倍! 9月份他们紧急偿还了4.17亿美元可转债中的大部分,打了21%的折扣才说服债权人接受。这种"割肉求生"的做法虽然暂时缓解了危机,但长远来看可能影响未来的融资能力。 明年比特币将迎来第四次减半,这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届时挖矿奖励将从6.25个BTC减半到3.125个,除非比特币价格翻倍,否则矿业公司的收入将直接腰斩。 Marathon现在0.12美元/kwh的电费成本已经让矿机只能勉强保本。如果算上矿机和矿场的折旧摊销,实际上是在亏本运营。这种情况让我想起了2018年的矿难,当时90%的矿场都关门大吉了。 从估值角度看,MARA的市净率(P/B)高达2.21,远高于Hut8的1.22和Riot的1.33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其Altman Z分数已经跌至-0.47,进入了"可能破产"的危险区域。 我个人认为,在当前环境下做空MARA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,目标价看到3美元左右。当然,如果你是个风险爱好者,也可以在比特币阶段性反弹时短线做多,毕竟它的弹性确实惊人。 写到这里,我不禁想起加密货币行业那句老话:"牛市赚钱,熊市赚币。"但问题是,像Marathon这样被迫卖出比特币维持生存的矿企,可能连"赚币"的机会都没有了。这场矿业寒冬,注定会淘汰很多裸泳者。矿业股的疯狂杠杆效应
商业模式的双刃剑
现金流:致命的伤口
债务危机迫在眉睫
2024年:生死考验
投资建议:高风险的赌局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深度解析GALA币:暴跌后的强势反弹能否持续?
- 10月12日币市观察:反弹乏力,警惕二次探底风险
- 机构资金流向揭秘:以太坊挑战者们正在抢戏
- 警惕!比特币10月狂欢后或将迎来深秋寒潮
- 未来两年牛市展望:如何在加密货币投资中稳扎稳打
- 揭秘Web3骗局之王:胖企鹅背后的黑暗操盘手
- 全链游戏革命:一场改变游戏规则的范式转移
- FTX惊魂夜:一群精疲力尽的员工如何从黑客手中抢回10亿美元
- 通胀高企之际,为何我依然看好比特币的短期爆发?
- 市场蓄势待发:这些被低估的山寨币即将迎来爆发?
- 金融界的奥斯卡之夜:经济学家向凌云闪耀美国偶像奖
- 2023年数字黄金强势回归:比特币63%涨幅碾压传统资产
- 机构大举进军比特币ETF,但散户仍是市场主角
- PBS机制:以太坊不可或缺的设计哲学还是过度神圣化的产物?
- 重磅!SuperBit DAO即将开启SRT代币兑换,社区激励计划全面启动
- DeFi借贷江湖风云录:五大平台架构演进背后的故事
- 加密货币市场风云再起:交易所IPO潮与监管风暴同步来袭
- 市场寒冬中的生存法则:10月11日BTC/ETH合约操作指南
- 当柴犬遇上狗狗:一场加密货币界的萌宠大战
- IPOR v2深度解析:DeFi世界里的利率革命的下一站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