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规平正的冷的天币新由与稳定政下自在倾香港斜思考
8月的第一天,香港金融圈发生了一件大事——稳定币监管新政正式落地。这个消息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在加密社区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。作为一个从2017年就开始关注数字货币的"老韭菜",我不禁要感慨:时代真的变了。
表面风平浪静,实则暗流涌动
新政一出,不少业内朋友都在朋友圈刷屏庆祝,说什么"香港加密春天来了"。但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。记得去年参加香港金融科技周时,就听一位监管层人士私下说:"我们不是要扼杀创新,而是要重建秩序。"这话现在想来,意味深长。
新政的核心要求简直像是一道紧箍咒:必须持牌经营、必须1:1储备、必须定期审计、必须实名认证...这些条款单看每一项似乎都很合理,但组合起来简直就是给野路子稳定币量身定做的"退场通知书"。
上周和一位在港交所工作的朋友喝咖啡,他直言不讳地说:"你以为这是在发牌照?这是在重新洗牌。"确实,看看香港金管局的动作就知道,他们正在下一盘大棋。先是数字港元试点,现在又是稳定币监管,每一步都在为未来铺路。
为何全球都在围剿稳定币?
要说清楚这个问题,我们得先明白稳定币的"原罪"。去年我在新加坡参加一个闭门会议时,一位央行官员打了个形象的比方:"稳定币就像是金融系统的'走私通道'。"它能绕过银行体系,无视外汇管制,让资金在全球自由流动——这对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来说都是如鲠在喉。
美国SEC去年对BUSD的打击还历历在目,欧盟MiCA法案更是直接把非合规稳定币挡在门外。我记得法国一家交易所的CEO曾向我诉苦:"现在法国用户要用USDT,得先去比利时开户,再通过德国中转,简直像是在做地下交易。"
中国大陆的做法就更直接了——去年我有个朋友因为在微信群交易USDT,账户直接被冻结了三个月。银行给的回复很简单:"涉嫌非法跨境资金转移。"
温水煮青蛙式的监管艺术
最可怕的监管不是一刀切的禁令,而是悄无声息的边缘化。新政实施后,我预测会出现这样的情况:
首先,银行会开始标记USDT交易。上周我测试了几家香港银行的转账,发现备注"加密货币"的款项到账时间明显变长了。
其次,交易所会逐步缩减非合规稳定币的交易对。就像当年支付宝下线比特币支付一样,这个过程会让人觉得"自然而然"。
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——官方会推出自己的稳定币,还可能提供各种"优惠政策"。想象一下,如果用港币稳定币交易手续费打五折,你会怎么选?
上周参加一个区块链论坛时,听到最让我后背发凉的一句话是:"未来两年内,90%的现有稳定币项目都会消失。"当时在场的几个稳定币项目方代表,表情都变得很精彩。
未来已来,你准备好了吗?
作为一个见证过数次加密市场起落的"老人",我想说:这次真的不一样。
中国大陆自不必说,就连香港这个曾经的"加密天堂",现在也在快速收紧。前几天我试着在某香港交易所提现USDT,光KYC流程就花了整整一天——这在2021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。
台湾地区虽然相对宽松,但随着两岸金融监管协作的加强,未来会怎样还真不好说。我认识的一个台北场外交易商已经开始转型做合规业务了。
说到底,这场变革不是关于技术,而是关于权力。当每一个稳定币交易都能被追踪、每一笔转账都能被溯源时,我们曾经向往的那个"金融自由乌托邦"还剩下多少?
新政实施的第一天,我在中环的一家咖啡厅见到了某大型稳定币项目的亚太负责人。他苦笑着对我说:"现在我们只有两条路——要么合规,要么离场。"这句话,或许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注脚。
(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观察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加密货币市场风险极高,入市需谨慎。)
(责任编辑:论坛)
-
在这个数字洪流席卷全球的时代,区块链技术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,而挥舞这把宝剑的侠客们,正在重塑我们认知中的金融和互联网世界。今天,我要带大家认识10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区块链领航者,他们用各自独特的方式,在这片充满机遇与风险的江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1. 中本聪:区块链世界的无名英雄还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时,华尔街那些焦头烂额的银行家们吗?就在那个时候,一个化名"中本聪"的神秘人物发布了比特币白皮... ...[详细]
-
最近这段时间,狗狗币的表现简直让人打哈欠。价格就像是在0.066美元附近安装了磁铁,上不去也下不来,把不少投资者的耐心都快磨没了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加密货币市场的观察者,我得说这种走势确实不太妙。僵局中的多空博弈说实话,狗狗币现在的处境就像两个势均力敌的摔跤手,一个使劲往上推,一个拼命往下压。从8月中旬开始,价格就被牢牢锁死在23.6%到38.2%的斐波那契回调位之间。那些期待暴涨暴跌的短线交易者估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这个9月对加密圈的朋友们来说确实够呛。交易量就像被霜打的茄子,蔫到了几年来的最低点。我打开行情软件一看,连比特币和以太坊这两个"带头大哥"都扛不住了,价格跌得让人心慌。交易量断崖式下跌背后的故事Blockworks的报告数据让人倒吸一口凉气——8月份交易所日均交易量只有84亿美元了。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?环比降了16%,同比更是暴跌78%!我从业这么多年,也很少见到这样的断崖式下滑。有趣的是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个长期关注DeFi领域的观察者,我必须说Frax Finance确实让我眼前一亮。这个由Sam Kazemian领衔的项目,正在用创新的方式重新定义稳定币的可能性。三足鼎立的稳定币矩阵Frax Finance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稳定币生态系统,而非单一的稳定币产品。就像搭建了一个稳定的三脚架,每个支点都发挥着独特作用。FRAX:稳健的基石记得2023年初那个寒冷的二月,当Fr... ...[详细]
-
每次技术革新都会引发人们对隐私问题的焦虑,从电报到互联网,再到如今的区块链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数字经济领域的观察者,我发现人们对区块链隐私存在太多误解。这让我想起2008年第一次接触到比特币白皮书时的兴奋与困惑——当时谁能想到这项技术会引发如此深远的社会讨论?误解一:区块链开创了隐私保护的先河真相其实很有趣。19世纪末的美国,电报、电话等新技术刚出现时就引发了类似的隐私争论。记得我曾经在布兰代斯大法... ...[详细]
-
最近这段时间,各大Layer2打得不可开交,而上个周期风光无限的Layer1们却集体"哑火"了,链上活跃度简直跌到了冰点。但就在这片寂静中,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突然闯入了我的视野——NEAR Protocol。数据爆炸式增长 到底发生了什么?翻开NEAR的数据面板,我被眼前的数字惊到了。9月5日那天,日交易量飙到了316.5万笔,活跃账户数也冲到了92.6万个。要知道,就在不久前,NEAR的日常数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在Permissionless大会上,我们熟悉的"V神"Vitalik Buterin又开启了他标志性的未来畅想模式。这位以太坊的缔造者谈起去中心化社交平台时,眼睛里闪烁着开发者特有的那种光芒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加密领域的老兵,我很少看到V神对某个具体项目如此兴奋。不只是DeFi和NFTV神在采访中承认,过去几年DeFi和NFT确实让加密世界火了一把。想象一下,去年一个无聊猿头像能卖到几... ...[详细]
-
当创作者遇上区块链:Story Protocol如何重新定义IP管理?
上个月看到Story Protocol融资5400万美元的消息时,我差点把咖啡喷出来——在这么冷的市场环境下,能连续完成两轮融资简直是个奇迹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知识产权创新的从业者,这个号称要打造"链上IP基础设施"的项目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,于是我决定好好研究一番。传统IP制度的困境现在的互联网创作者们真是让人心疼。就拿我一个在YouTube做动画的朋友来说,他的原创角色被某大厂"借鉴"去做周边,结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在华泰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里,有个特别有趣的发现:在中国小商品集散地义乌,稳定币已经成为跨境交易的宠儿。虽然Chainalysis公司宣称2023年义乌市场的稳定币交易额突破百亿美元这个数字有待考证,但这个话题确实引爆了金融圈的讨论热情。外贸支付的痛点:传统方式的困局说到外贸支付,老玩家们都有一肚子苦水。我认识一位经营电子产品出口的张总,他告诉我去年光PayPal手续费就吃掉了近5%的利润,再加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作为听着《双截棍》长大的90后,看到周杰伦又搞新花样,还是挺让人感慨的。9月7日,他名下的杰威尔音乐宣布推出"范特西音乐宇宙",这名字一听就带着浓浓的周氏风格。记得20年前那盘《范特西》磁带,我可是反反复复听到磁粉都磨没了。这次玩的是元宇宙概念,在"薄盒"平台上预售,30块钱一张钥匙卡就能进。想象一下,以前我们听《忍者》只能脑补mv画面,现在能戴着vr眼镜在虚拟世界里跟着周董耍双截棍,这体...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