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真吗它到的了底算解E不算
最近在币圈里,Ethscriptions这个话题突然火起来了。作为一个从去年就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的老韭菜,我发现很多人对它的理解还停留在"以太坊版BRC-20"的层面上。今天我就想跟大家聊点掏心窝子的话,说说这个eths到底是个什么玩意。 记得去年8月份那会儿,各种铭文项目像下饺子一样冒出来。当时我在推特上看到有人讨论eths,第一反应就是:"这不又是蹭BRC-20热度的山寨货吗?"说实话,那时候大多数人都没把它当回事,包括我自己。直到最近看到圈内几个大佬在争论eths算不算Layer2,我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。 说到Layer2,咱们得先明白它为啥会出现。想象一下以太坊就像早高峰的北京三环,每辆车(交易)都在抢那几条有限的车道(区块空间)。堵车(网络拥堵)是必然的,过路费(Gas费)更是贵得离谱。这时候就需要修几条辅路(Layer2)来分流。 我之前写过不少关于OP Rollup、ZK Rollup这些主流扩容方案的文章。简单来说,它们就像是把大部分交易放在"地下停车场"(链下)处理,只把结果"上传"到主路(主链)上。这样既能缓解拥堵,又能降低成本。 eths这个项目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它完全不走寻常路。传统的智能合约需要在链上存储和执行,就像是把每笔交易都详细记录在账本上。而eths耍了个小聪明,它只记录最关键的信息(调用数据),剩下的计算都交给协议规则自动完成。 打个比方,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。传统方式是把每件商品都扫描计价(智能合约),而eths的做法是让你自己心算总价,只把最终金额告诉收银员(调用数据)。这样当然能省下不少时间(Gas费)。 真正让eths脱胎换骨的是ESIP-4提案。这个提案里提出的ESC-VM(以太坊铭文虚拟机),让eths从一个简单的"记账工具"变成了可以执行复杂计算的"智能助手"。 我特别喜欢白皮书里的一句话:"ESC-VM的目标不是取代智能合约或L2解决方案,而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优先提供低成本计算能力。"说白了,eths不想跟现有方案正面竞争,而是另辟蹊径,找到自己的生态位。 这让我想起当年的安卓系统。它没有直接挑战iOS在高端市场的地位,而是先占领中低端市场。eths走的也是这个路子,用低成本来吸引那些对价格敏感的用户。 当然,eths现在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。比如"Dumb Contract"这个名字起得挺有意思,但它确实存在功能上的限制。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不能直接支付,得靠"桥"来中转,这感觉就像网购时不能用支付宝,非得先去银行转账一样麻烦。 还有一个更隐蔽但更重要的问题:indexer(索引器)的角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。这就好比盖了栋大楼,却没人负责电梯维护。这个问题真要细说,怕是得另开一篇长文才能讲清楚。 回到最初的问题,我的理解是:eths在功能上确实实现了Layer2最核心的目标——扩容和降费,但在实现方式上又与传统Layer2截然不同。就像一个自学成才的程序员,虽然没经过科班训练,但确实能解决问题。 eths最聪明的地方在于,它没有试图重新发明轮子,而是找到了以太坊生态中一个被忽视的角落,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。这种"四两拨千斤"的思路,或许正是区块链创新最需要的。从一场误会说起
Layer2的前世今生
eths的"弯道超车"
ESC-VM:从"小聪明"到"大智慧"
现实中的挑战
所以它到底算不算Layer2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比特币市场遭遇黑天鹅:FTX清算危机下的25,000美元保卫战
- 币圈风云:当中本聪重现江湖,我们该如何应对这场血色浪漫?
- 华尔街的数字恐惧症:当传统金融遇上加密浪潮
- 币圈风云再起:沉睡巨鲸的以太坊豪赌
- 特朗普关税大棒落下,全球贸易或将陷入持久寒冬
- 加密货币市场惊魂夜:关键支撑位能否守住?
- 狗狗币突然火了?5%暴涨背后的三重推力
- 以太坊巨鲸们的心理账本:DAT财库何时会砸盘?
- 以太坊暴跌背后的真相:4800点会成为难以逾越的高点吗?
- 揭开Solana 10万TPS的神秘面纱:技术突破还是营销噱头?
- 加密市场周报:以太坊、XRP创下里程碑,传统金融巨头纷纷布局区块链
- 比特币再次挑战阻力位:这次能否一鼓作气突破?
- Ronin的华丽转身:从游戏侧链到以太坊L2的逆袭之路
- Hyperliquid平台XPL风波:揭开盘前交易市场的那些坑
- 币圈深夜观察:比特币105400生死线 以太坊趋势破位该何去何从
- 市场惊魂24小时:加密资产过山车行情背后的投资启示
- 错过就亏大了!手把手教你免费拿下Scroll主网域名和2000U空投
- 数字金融新纪元:当稳定币遇上代币化资产
- 比特币真的跌到位了吗?深度剖析市场背后的量能玄机
- 机构疯狂扫货以太坊!410万枚ETH被这69家巨头收入囊中,牛市真的要来了?
- 搜索
-